郭海燕大使在2025年联合国中文日的致辞
2025-05-13 22:56

尊敬的联合国副秘书长、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班古拉女士,

各位使节,

女士们、先生们、朋友们:

很高兴同大家一道庆祝第16个联合国中文日。自2010年联合国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“谷雨”确立为中文日,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中文的节日。今年是4月20日。今年中文日的主题是“诗意中国,浪漫芳华”(Poetic China:Rhymes and Romance)。对中国人来说,这是一个很美的题目,足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深深的共鸣。

中国有句古话:“文以载道”。“道”是什么?中国古代先贤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开宗明义: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在我看来,道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传承的智慧与哲思,而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与浪漫。

比方说,我们当前正值肯尼亚的雨季。“雨”在中国诗词中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:同样是雨,却寄托着诗词作者们丰富各异的情感。中国唐代诗人杜甫欣喜于雨带来的丰收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”宋代将领岳飞的词作《满江红》洋溢着激昂的报国立功的情怀: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”宋代文学家苏轼借雨抒发逆境中的豁达: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这些诗词给人以美学享受,同时也启迪着智慧,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力量。

又比如,历史的发展,兴盛与衰亡,是中国历代诗人们最常吟诵的话题。明代词人杨慎感怀: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”在历史长河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。中国清代初期的戏曲《桃花扇》的唱词:“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”道尽人生无常和王朝兴亡。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有更积极的理解。1936年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年代,毛泽东主席却豪情四溢写下诗篇:“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!”13年后,他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。

女士们、先生们、朋友们,

在中文的语境里,不只是“文以载道”,同样也有“道以生文”。历史的无穷智慧,使得中国人有信心、有底气、有办法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。犹记得2017年初,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演讲,探讨了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这一主题,并引用了中国古代的诗句: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;“单则易折,众则难摧”;“和羹之美,在于合异”。回望近些年国际上的风风雨雨,越来越多的人理解“共同命运”的真谛,理解中文里“和合”二字的精髓,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之于当代世界的深刻启迪。前不久,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谈到大国关系时,曾引用金庸先生小说中的诗句:“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;他横任他横,明月照大江。”面对豪强欺压讹诈、脱钩断链、退群毁约,中国人坚持自己的立场,高举多边主义的旗帜,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,以自身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。

习近平主席曾说:“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,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,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。”我们始终相信,没有“某国优先”,只有“同舟共济”。我们的时代,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,而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。

欢迎大家借助中文日这个契机,更加深入地探索中文的世界,无论是欣赏中文的优美诗词,还是领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,亦或是了解中国在现代科技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理念,都将是一次充满惊喜和收获的文化之旅。

愿中文这颗璀璨明珠在世界语言星空中绽放更加耀眼光芒。谢谢大家!